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

IGCSE 考試結果10A

今日放榜:

個仔成績:10A - 其中9A* 1A


中文 、英文、數學 都係A*


附加數學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學、電腦、經濟 都係A*


學校估計很準確


中文估唔到拎到A,仲要係A*,個仔估錯了




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

第一次主動煮飯· 開始健身

家庭旅行真的讓人開心,一起生活的點滴,在18歲之前,一定要安排很多次🤣 。

放完暑假回來了就開學,書都未買,過2日又要IGCSE放榜,原來家長要出席,未有結果前,想記錄一下兒子的改變⋯⋯


《中文書》


他在旅行中繼續沉浸在中文書籍中,一本接一本,成功地接連地看中文書;暑假後,一早起身還是會看到兒子追看着中文書,我這次計劃算是成功了,一個好開始。


《細B 》


個仔岩岩過了16歲生日,讓我想起大B細B,細B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,細B在學業上也可以有不錯成績的。


《打領呔》


IB開始了,個仔努力地練習打領帶,一開始說不懂,鼓勵後又打得不錯。


《第一次煮飯》


今晚第一次出聲話煮飯給我們吃,仔主動話,不如等佢煮,由洗米、洗菜、切蕃茄、洗三文魚、卷梅頭豬肉到煮好,全部個仔搞掂,又頭煮到尾,值得記錄下來,看來之前暑假一定做對了什麼,才能有這個結果出嚟。



《開始健身》

自律的日常:

- 每周三天的健身計劃,讓他的身體保持強壯;

- 其餘的休息時間,他熱衷於打籃球及足球,鍛鍊球技。

飲食方面,他更是展現了難得的自制力。他不吃火腿、腸仔、薯片、零食,也不喝汽水,加上要求少糖飲食。


兒子的健身計劃(是我好奇讓他發給我看看的)

以下是他的每周健身安排:


🏃‍♂️ 一週訓練安排


| 星期一 | 星期二 | 星期三 | 星期四 | 星期五 | 星期六 | 星期日 |

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--------|

| 上半身 | 休息   | 下半身 | 休息   | 休息   | 全身   | 休息   |


🏋️‍♂️ 上半身訓練(星期一)

1. 引體向上或高位下拉:2組,每組6-10次  

2. 胸部支撐划船:2組,每組8-12次  

3. 上斜臥推:2組,每組10-15次  

4. 啞鈴肩上推舉:2組,每組8-12次  

5. 二頭肌彎舉:2組,每組10-15次  


🦵 下半身訓練(星期三)

1. 槓鈴背蹲舉(深蹲):3組,每組10-15次  

2. 羅馬尼亞硬舉:3組,每組8-12次  

3. 臀推:2組,每組8-12次  

4. 提踵(小腿訓練,可選):2組,每組10-15次  


🧍‍♂️ 全身訓練(星期六)

1. 臥推:2組,每組6-8次  

2. 引體向上或高位下拉:2組,每組6-10次  

3. 保加利亞分腿蹲:2組,每組10-15次  

4. 腿屈伸機(腿彎舉):2組,每組8-12次  



Upper Body

1. **Pull-Ups or Lat Pulldown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6-10 reps


2. **Chest supported row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8-12 reps


3. **Incline bench pres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10-15 reps


4. **Overhead Dumbbell Pres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8-12 reps


5. **Bicep Curl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10-15 reps


---


Lower Body

1. **Barbell back Squats**  

   - 3 sets of 10-15 reps


2. **Romanian Deadlifts**  

   - 3 sets of 8-12 reps


3. **Hip thrust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8-12 reps


4. **Calf Raises**  (optional)

   - 2 sets of 10-15 reps


---


Full Body

1. **Bench Pres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6-8 reps per side


2. **Pull-Ups or Lat Pulldown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6-10 reps


3. **Bulgarian split Squats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10-15 reps


4. **Leg curl**  

   - 2 sets of 8-12 reps



---


Upper rest lower rest rest full body rest

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

與兒同樂:打造一個難忘的閱讀與成長暑假·在家教育

 今天,兒子興奮地告訴我,他已經完了《天之下》340章(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呢)。而我,進度卻連他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或許,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拉開的。


在他讀到一半時,我已經開始為他物色下一本中文書。我希望這個暑假,他能沉浸在喜愛的中文書中,真正愛上閱讀中文。


要找到一本適合他的中文書並不容易——既要符合他的興趣,又要匹配他的閱讀水平,還要讓他讀得欲罷不能,確實頗費心思。


為了讓他體驗更多元的活動,我們特意離開香港,安排了一個輕鬆的暑假。我們帶他到一個法國朋友葡萄園農場遊玩與學習,𥚃面還有豬羊雞鴨,形成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令人難忘,也給他分配一些簡單有趣的任務。我還為他設計了一個小型商業項目,與他一起啟動,然後讓他獨立完成。


希望這個暑假,能成為他難忘的回憶。

-


先來說說農場夫婦的兩個兒子,各自展現獨特的才華與愛好:


18歲的大兒子熱衷國際象棋,負責農場卷毛黑豬的飼養與銷售。他用自己賺來的錢親手搭建了一間儲物木屋,還添置冷凍櫃存放凍肉,井然有序。這位充滿幹勁的年輕人下個月將在法國,入讀大學攻讀紅酒相關專業,未來或許會在葡萄酒界大放異彩。


15歲的小兒子熱衷閱讀和攝影,對養魚尤為著迷。他在房間裡設置了一張工作桌,專門研究水生植物,房間內大大小小的魚缸養著珊瑚、水草和各色魚類,宛如一個微型水族館。最近,他為農場的池塘引入氧氣設備,使池水清澈見底,準備在池塘內養殖魚類,為農場增添新的生態活力。


說到這對兄弟,他們的教育方式也頗為特別。由於農場地處偏遠,夫婦選擇在家教育(homeschooling)。孩子們一週四天在家自學,僅在週五到學校上課。我原以為他們靠網課學習,擔心會枯燥乏味,後來才得知他們的課程完全不依賴網絡。這讓我對他們的自學方式充滿好奇,可惜正值暑假,無緣親眼見證。


農場生活充滿自然氣息,葡萄園與豬、羊、雞、鴨共存,形成一個天然的生態系統。雞啄食掉落的果實,鴨的排泄物化為肥料滋養土地,羊群在草地上悠然覓食,構成一幅和諧的田園畫卷。農場旁還有一條清澈的河流,河水潺潺,孩子們常在河邊捉魚,歡聲笑語迴盪在田野間。

果園更是生機盎然,種滿了天然野生的桑莓、蕪花果和黑莓。這些果實酸甜可口,摘下來直接吃,滿口都是大自然的味道。我們還品嚐了農場的走地雞蛋,有一種特別的天然香味,煎一煎便是滿滿的幸福滋味!🥚😌😋當然還有其他美食及美酒…還有有機咖啡呢。

我希望兒子將來也能像農場的兩兄弟一樣,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,勇敢追逐夢想。

但,最後加上一句,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,卻只是糊口,也可能還不夠,真正可賺錢的,從來都不是這些… 真是有趣。












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

續講中文.中文書推介:全家搶著睇!

 接續上一篇,寫下去。


仔說:「估計只拎到9A,因為中文拎不到。」


IGCSE 在8月19日放榜,到時睇下個仔估得啱唔啱。

不過考試都考完,成績已成定局,多想無用,還是專心向前看吧!


最近有朋友大力推薦《天之下》,話係「三弦」嘅神作,好睇到無敵,沒有之一!  

聽到咁誇張,我即刻將其他書丟一邊,拎起呢本書睇,結果真有驚喜!二話不說,馬上推介俾我個仔。


昨晚,老婆見時間唔早,催個仔:「夠鐘瞓覺啦!」  

點知個仔一臉投入,話:「太刺激啦!俾我再睇一陣先瞓啦!」  

結果呢個「一陣」,眨下眼就過咗差唔多一小時…


我忍唔住問:「邊度咁好睇啊?」  

個仔答:「第四章開始真係停唔下來!」  

我心諗:「我先睇到第二章,仲未感受到呢…」


今日一返到屋企,我同個仔講:「第四章真係好睇!」  

點知佢一臉得意:「我已經睇到第九章啦,啱啱返學途中喺車上都偷睇咗一陣!」  

我聽完只係「嘩」咗一聲,佩服佢嘅速度。


食飯時,我問個仔:「頭先放學早放你同同學踢波,點解唔食完飯先返?」  

佢答:「食完飯太夜,呢個星期瞓得少,已經攰到爆。」  

我點頭:「都係,之前考試溫書瞓得太多,而家返正常作息變咗要早起身,今晚早啲瞓啦!」


點知一食完飯,個仔又拎起書,睇到連瞓覺都唔捨得。  

等到佢終於瞓著,老婆偷偷問我:「個仔睇緊咩書呀?真有咁好睇,連瞓覺都唔捨得?」  

我答:「係《天之下》,真係幾好睇。」  

老婆眼仔碌碌:「真係咁正?偷偷send俾我睇吓,唔好俾個仔知呀!」


我心諗:連老婆都畀呢本書吸引到,究竟佢會唔會真係睇呢?  

到底《天之下》係咪真有咁神,令人咁著迷呢?

-

後記:

天之下有3百幾章,幾百萬字等於約慶余年,我跟仔說每天睇一章也需要一年時間,到底仔要睇幾耐呢?但可以確定的是我現在一早起身就見到仔在看書了。

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

考完試「中文作文寫英文」「父親節」「數學」

 考試其實冇乜嘢好寫,終於考完試,留意到幾樣嘢,記錄低:


「中文作文寫英文?」


考完試就係清理書枱的時間,讀書工作紙、模擬考試測驗卷一大堆,清理嘅時間冇乜特別睇,但係其中一樣嘢特別礙眼,就係發現一份中文卷入邊居然出現英文,自然就會望多兩眼⋯⋯


原來係中文作文模擬考試卷,個仔起草稿嘅時候用英文嚟起草稿,證明大概率佢思考係用英文思考,作文嘅時候再翻譯為中文,呢個有咩影響?


咪就係慢囉。


到底用中文思考英文思考好啲?定係都可以同時用中文及英文思考?


早一點發現可能給我們更多啟發及研究⋯⋯


「書本」


好多IGCSE書本都係好新淨,只有電腦科的課本特別殘舊,特別殘舊只係四邊特別殘舊,裏面還是特別新淨。


「說話」


同個仔傾偈好困難,考試唔使講嘢,越講越少,所以我同個仔講 - 重啟說話遊戲,即係我講一句說話10個字,他需要用11個字的說話回覆我。


我見個仔面有難色,我跟他說只是遊戲,沒有懲罰機制,至於獎勵,就係你玩玩吓你就會覺得好開心,一定會笑,結果證明玩咗一陣佢已經笑咗出嚟⋯⋯


「IB選科」


陸陸續續咁見到選科的資料出現,我聽個仔分析📊,什麼科只有3%拎7分,什麼科是有30%拎7分。(IB分數範圍為1-7分,7分為最高分。)


原來還有攻略的⋯⋯


「父親節」


最後說一說父親節,今年我叫個仔將父親節的重點轉移,不是給我安排,而是給我的父親安排,所以幫助我帶禮物給爺爺嫲嫲,然後給他的爺爺詢問及預訂我們一起吃飯慶祝的地方⋯⋯


~愛我身邊的人便是愛我了。~


對於一個家庭來講,你是樹根,孩子是花朵。


美麗的花果豐盛的果實只是時間的果。


-

「處理數學的方法」


原來是這樣的..


陶哲軒:人類並沒有專門數學腦區, 不同的人處理數學問題有自己的方法。 

    * 有些人調用視覺中心,所以他們以視覺化的方式思考數學。

    * 有些人呼叫語言中心,所以他們以符號化、邏輯化的方式思考。

    * 有些人調用解謎/遊戲中心,所以他們擅長競賽和策略性的思考。


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試圖用同一種方法去教導所有的學生。這會導致有些人過早與數學「失聯」。


Terence Tao:

YouTube: https://youtu.be/HUkBz-cdB-k?si=thk29j44m4FhzkUf

2025年5月2日星期五

續IGCSE考試·到底兒子是如何溫書的

 之前校內的考試,我有紀錄著考試期間一樣打波2小時+(5-7pm),不見他讀書,我開始擔心了⋯⋯


咁今次的考試IGCSE又點呢?我看著他溫書,更令我擔心⋯⋯


4月一開始的2天,兒子已經開始連續考試了⋯⋯


~雖然唔係我去考,但係我內心深處的記憶已經呼喚著我「溫書啊溫書啊溫書啊,專心專注考試就好了」,我只肯定這個不是一個愉快的記憶~


在我的世界是一場緊張刺激的比賽,但現實卻是在一個輕鬆的氣氛下開始,既是意想不到,又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着⋯⋯


3月22日到今日,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多,我看見兒子做了:


1 :不停下棋

2:足球運動

3:籃球運動

4:晚餐煲劇

5:睡前看書Ready Player One

6:同學傾計、做gym、

...不忍心數下去


我忍不住問兒子:「其實你有冇溫書?」

兒子答:「有呀!」

我「其實我唔係好見到你溫書,你點樣溫?溫幾耐?」

兒子「好難解釋,每日半個鐘」

我「每日半個鐘?半個鐘就足夠了?」

兒子「係呀」


我知道我這樣問下去也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。


所以,我要安排我們兩個獨處時間,讓我可以知道他是如何溫書的。


結果,有一天他電話提醒他需要溫習,我恍然大悟⋯⋯


到底兒子是如何溫書的:


我用了兩個食飯聊天的時間,只有我們兩個獨處的時候,盡我能力了解一下兒子是怎樣溫書的。


前期:半小時一天flashcard內容

後期:操練歷屆試題


我經常看到兒子不用溫書的時候,就是他在前期的時候,每日半小時是幾乎沒機會看到他溫書。


我的兒子使用RemNote來製作flashcard,幫助他高效溫習。他自己或用AI幫助提取內容加入flashcard非常方便,雖然自製卡片效果最佳,但當時間有限時,用AI能快速將學習內容轉化為flashcard。


每個科目他平均生成約1200張flashcard,系統每天會推送120至150張卡片給他複習,確保知識穩固。


此外,他還會練習三至五年的past paper,進一步鞏固考試技巧。這種結合AI flashcards和past paper的溫習方式,讓他的學習更有系統和效率。


我的觀察重點:


使用Flash Card學習-

因為它適合間隔重複(spaced repetition)來鞏固記憶。


使用Flashcard的普遍性-

 一般使用Anki、Quizlet或RemNote等平台製作flashcard,特別是Anki因其強大的間隔重複算法而受歡迎。而且會針對每科製作數百至數千張卡片。


Flash Card每日複習量-

視乎學生的進度和考試壓力。每天複習100-200張卡(新卡+舊卡)是常見的。


實戰練習-

除了flashcard,一般還會大量練習past paper或模擬試題。


系統化學習-

結合flashcard和past paper的溫習方式顯示出結構化的學習計劃。


到最後:我是希望他把Flash卡給我作收藏或販賣,我懷疑我兒時有嚴重的創傷🤣


「收藏這一行為在人痛苦時能夠帶來的甜蜜慰藉。」


心理學家維爾納·明斯特伯格在數十年中採訪了多位有收藏癖的人,並在《收藏:難以控制的激情》(Collecting: An Unruly Passion)一書中寫道,在一個人經歷某種“分離、失去或傷痛”後,其收藏欲通常會變得格外狂熱。每獲得一件新的藏品,收藏者就陷入一種“無所不能”的幻覺之中。格拉納達大學的弗朗西斯卡·洛佩斯-託雷西利亞斯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收藏者,她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:人們在沮喪或焦慮時,會通過收藏行為來緩解傷痛。“當人們心中感到無助時,”她寫道,“強迫性的收藏行為能讓他們感覺好一點。”




-


今次我又想記一記一件事:看書



《看書》:

應該是同學介紹,突然間看着Ready Player One,看完了接着Ready Player Two...我以為他會一直看下去,但突然又


轉看生物學書:Missing Microbes: How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s Fueling Our Modern Plagues

Book by Martin J. Blaser


有一天,我看到這本書,其中寫著母親的偉大不僅在於傳遞遺傳基因與保護性抗體,還包括透過“血脈”與“菌脈”對孩子的健康影響。所謂“菌脈”,是指母親在分娩時透過產道和母乳傳給新生兒的友好细菌,如乳酸杆菌和雙歧杆菌。這些细菌在新生兒腸道中定居,形成健康的微生物群,對抵抗病菌、消化食物、合成營養素及調節免疫系統至關重要。若缺乏這些友好细菌,或因抗生素、剖腹產、奶瓶餵養等因素導致有害细菌佔優勢,可能引發過敏、神經疾病或癌症等健康風險。研究顯示,母親傳遞的“菌脈”對孩子終身健康影響深遠,而抗生素等現代醫療方式可能切斷這一世代相傳的健康保障。馬丁·布萊澤博士的《消失的微生物》揭示了這一問題,強調保護“菌脈”的重要性。


然後我就這樣介紹了這些微生物的重要性給兒子,他第一時間說他已經聽過,我以為他沒有興趣,誰知道…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,有一天,他突然間打開了這本書看,引起了我的注意,讓我發現我的介紹還是有效的,莫名的開心🤭。


-

我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:從長遠來看,有系統思考的人比目標思維的人走的更遠。減掉20磅是目標思維,正確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是系統思維。

 

——查理‧蒙格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